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,是工業互聯網網絡的關鍵構成部分,被視為工業互聯網的神經樞紐。該體系通過為每個物理對象或虛擬資源提供獨特的“身份證”,實現了跨地區、跨行業、跨企業的信息共享和互通。
自2018年開始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,已經初步實現了“體系完整、流量廣闊、應用豐富、覆蓋全國”的布局目標。
藍域標識作為產業先行者之一,將從全生命周期優化、產品精益化管理、產品服務化延伸、智能化生產管控等九大標識應用模式出發,逐一向企業展示標識解析技術的應用案例。
案例:新能源汽車主機廠使用標識解析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
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,我們面臨的問題也在變得越來越明顯——電池廢棄物量的持續增長。汽車電池在退役后仍具有可利用的價值,其主要通過梯級利用和資源再生的方式進行回收利用。
據相關規定,汽車制造商負責電池的回收工作。然而,一旦車輛過了保質期,制造商可能無法保證100%的回收率。此外,盡管電池制造商在二次利用和回收方面具有專業知識,但其往往被排除在回收體系之外,責任尚不明確。
電池全生命周期的追溯工作包含許多環節,涉及多個企業,需要大量的數據整合。這可能會導致重復投入人力和物力,耗費大量時間。為此,現在已經有技術可以采集電池從生產、檢測、裝配、運行、售后、換電、回收到報廢的全過程數據,并通過標識碼自動注冊并關聯,以實現對電池全生命周期的追溯,明確責任主體,提供有效保障。
一個具體的例子是一家乘用車公司,該公司是集團旗下的整車制造商,從不同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制造和組裝公司進貨。過去,這家乘用車公司需要分別與各個電池制造商打通 ERP、MES 等接口,由于各電池廠商之間的產品信息不互通,數據標準不統一,導致開發多個系統和接口,投入大量人力,耗費高昂的時間成本,而且在電池回收利用環節缺乏必要的數據。
因此,該集團的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在汽車生產單元層面建立了“電池標識解析信息采集系統”,賦予生產單元內部電池【唯一標識】,業務主要面向電池廠、主機廠、4S店/消費者業務、電池回收商業務。利用標識解析技術,采集和處理各流程的關鍵數據,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數據貫通。在電池溯源場景下,可以提供從生產到回收全環節的信息查詢服務。此外,還可以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,如生產異常、用戶行駛狀況及故障原因、回收情況等,從而優化駕駛和維修方案,并實現梯次利用分析。
應用成效
提高新能源汽車故障檢測效率20%以上
在業務效率方面,該集團已經實現了顯著的提升:【服務部署時間】已經從幾小時壓縮到幾分鐘,【故障處理時間】從數天降低到數小時。此外,用戶對產品的試用和詢價周期也縮短到了僅僅兩天。
經營成本方面也實現了明顯的降低。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溯源信息上報國家平臺的成本降低20%以上,同時,網絡建設和管理成本也減少了20%。
通過標識解析項目,該主機廠已經建立了統一的【電池編碼標準】,實現了新能源上下游信息的共享,從而提高了新能源汽車故障檢測效率20%以上。
在人力結構上,實現了自動采集電池的各項數據并達到了100%的【注冊準確率】,節省了10名電池數據運營人員,更好地滿足了監管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