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,是工業互聯網網絡的關鍵構成部分,被視為工業互聯網的神經樞紐。該體系通過為每個物理對象或虛擬資源提供獨特的“身份證”,實現了跨地區、跨行業、跨企業的信息共享和互通。
自2018年開始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,已經初步實現了“體系完整、流量廣闊、應用豐富、覆蓋全國”的布局目標。
藍域標識作為產業先行者之一,將從全生命周期優化、產品精益化管理、產品服務化延伸、智能化生產管控等九大標識應用模式出發,逐一向企業展示標識解析的應用案例。
案例:計量儀表遠程校準與在線核驗
目前,流量計量儀表的校準是一個既強制性又必要的過程,然而,這個過程充滿挑戰。傳統的校準過程包括拆裝和送檢,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財力和時間。此外,由于安裝誤差,拆裝后的儀表往往存在實際計量數據誤差,而這些數據又容易被篡改。雖然現有的智能遠傳計量儀表可以實現數據的遠程傳輸,但仍缺乏確保平臺采集數據有效性和可信性的機制。
然而,現在某數據集團有限公司采用了一種新的技術解決方案,即通過主動標識解析技術,使計量儀表的遠程校準和在線核驗成為可能。這種新的技術方法可以節省大量的拆裝成本,減少由于拆裝引入的誤差,并且不可篡改的身份標識保障了遠程校準檢測的數據可信,滿足了多用戶跨平臺間訪問的需求。
這家公司在實現計量儀表遠程校準與在線核驗流程中,首先通過計量檢測平臺對閥控、樓宇表、用戶表、標準表進行主動標識解析,獲得設備的IP地址。然后,通過發送相關指令,設備切換到檢測校準狀態。此時,標準流量計和待檢儀表將流量數據上報至計量檢測平臺,平臺進行數據比對并確認結果。
通過主動標識技術與儀表遠程校準技術的結合,實現了基于標識解析體系的可信多方數據共享以及規?;h程計量表計的在線核驗與校準功能,節省了計量表計檢測的拆裝和運輸等各類成本。在校準過程中,具有主動標識解析能力的終端設備可以發起標識解析請求,通過標識解析系統驗證檢定裝置的真實性以及過程和數據的有效性,為設備遠程校準過程提供追蹤與驗證手段。
使用標識解析前:
應用成效
1. 降低校準誤差 3%,提升計量儀表在實際工作環境下的計量數據準確性,誤差由 5% 降低至 2% 以內縮短校準檢測周期,校準過程周期由 20~30 天,減少為 1~2 天;
2. 節省校準成本,基于主動標識的校準核驗服務,有效降低傳統模式校準拆裝成本,單塊表拆裝費用由2000元降到 0 元。